10月7日,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当地妇女正在参加母婴护理培训。邓兴东摄(人民视觉)
河北省邢台市爱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近年来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妇女进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农村闲置劳动力成为家政服务市场的“香饽饽”。图为10月11日,该公司负责人在整理家政服务所需工具。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母婴护理、养老照护、高级管家、家庭厨师、收纳、保洁……如今,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用上家政服务。数据显示,在中国,用过家政服务的用户占比达74%,蓬勃的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也推动家政成为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劳动者就业的好去处、致富的好帮手。
家政与“兴农”如何能更好结合,深层次激发行业潜力,满足消费需求?近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家政这个“小支点”将进一步撬动兴农这篇“大文章”。
中国家政市场将突破万亿元规模,千万农村劳动力有机会借助家政出村进城,实现增收
冯记兰来自山西天镇县的一个偏远村庄。活了大半辈子,她没想到自己还能进城谋得一份生计。两年多前,得知县里有免费参加家政培训的机会,还管吃管住,她没犹豫就参加了。课程毕业后,在培训学校和熟人推荐下,她先后在好几个家庭照料过居家的老人,收入也上去了。“以前在村里,收成靠老天,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一个月就能有几千元。”冯记兰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但农村人勤劳肯干,还有培训老师教,干家政还真不错。
像冯记兰一样受益于家政产业发展、走向致富之路的农村劳动者数量不少。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约有90%的人员来自农村地区。
着眼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数据显示,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剖析及行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家政市场规模由2776亿元提升至8782亿元仅用了5年,预计2021年中国家政市场规模将增至10149亿元,进入万亿级市场行列。
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朱光耀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家政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需要更多劳动者支撑。多方数据显示,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目前存在2000万人左右的缺口,这将意味着千万农村劳动力有机会借助家政出村进城,他们背后的家庭也将由此实现增收。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薪资不断增长,2020年约为9000元,较2019年增长约28%;截至今年4月,中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薪资在6000至8000元的数量最多,占比24.4%。
工资相对水平较高,未来增势可观,这也为更多劳动者鼓足了干劲。“周围姐妹出去的很多,能干的一年能挣十来万,我好好接着干,再培训学习,提高水平,收入还能再高点儿。”冯记兰说。
朱光耀认为,家政兴农有利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利于推进家政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保障城乡家政服务需求,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我们面向全国招生,疫情前各劳务输出大省是学员主要来源地,疫情发生后来自广东省内城郊、乡村地区的学员也多起来,从去年3月到现在,参加培训的有1.2万多人次。”在多年提供母婴从业人员培训的广州仕馨职业培训学院,院长孙敏感受到劳动者对于学习家政技能的热情。
孙敏介绍,得益于广东省2019年启动的“南粤家政”工程,家政服务培训走进更多农村劳动者的视野,既为他们提供了就业选择,也让培训企业充分发挥所能,助力解决当前家政市场上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家政行业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已超过200万家。但从劳动力供给侧来看,农村劳动力“出不来、留不住、干不好”仍是突出难点。
对此,《计划》致力于打通家政服务供需两端的堵点痛点,系统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与就业帮扶。
——畅通渠道,让农村劳动力出得来。“确保农村劳动力‘出得来’是做好家政兴农工作的第一步。”商务部服贸司有关负责人说。在广东,借助“南粤家政”工程,一个个“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走进街道社区,为想就业的劳动者送咨询家政、送服务。数据显示,“南粤家政”工程已带动就业创业123.7万人次。
《计划》专门提出,加强供需双方对接,建设家政劳务输出基地;促进家政服务下沉,鼓励家政从业人员返乡入乡创业等,为劳动者搭建就业的“彩虹桥”。
——加强培训,让有意愿的人干得好。“到城里工作,首先得会沟通”“家政早就不是力气活”“土办法行不通,得讲科学和专业”……要让劳动者干得好,入职培训、在岗培训不能少。对此,《计划》提出加大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的家政培训力度,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生活费补贴;支持各类实训基地建设等。
“家政服务实操性强,需要场景化培训和演练,但也意味着企业更大的投入。文件强调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让我们更坚定了发展方向。”北京一家家政服务企业有关负责人说。
——完善保障,让想干能干的人留得住。城里就业好是好,但不少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反映,村民外出务工有“几怕”:怕工资没保障,怕遇到危险,怕家中老幼无人照护……对此,《计划》提出优化从业环境,研究推进家政领域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权益保障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情感陪护、人文关怀等服务,让家政服务员群体更安心、更有保障地在城里工作。
“一系列举措不仅让农村劳动力能就业,还要好就业、就好业,让农村劳动力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朱光耀说。
“前后换了3名月嫂,要找到用得舒心、放心的人选太难了!”家住北京的王女士不久前刚生完孩子,坐月子期间因为高价请来的母婴护理人员很伤脑筋。“我是在一家公司请的月嫂,26天,价格2万元出头,但服务体验一言难尽:有的照护宝宝操作不专业;有的在工作时玩手机、刷视频……”王女士一肚子不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在中国市场的渗透度较高,使用过家政服务的用户占比达74%。但说起家政服务,许多消费者“槽点”不少:“值得信赖的品牌少,有需求不知从哪找”“市场上企业众多,但宣传和实际经常两码事”“虽然家政服务人员一般有不同星级,但究竟怎么样却常要看运气”“行业缺少规范和约束,有了纠纷难以解决”……这些消费端的痛点堵点,成为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计划》从服务需求角度提出举措。一方面,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例如,《计划》明确加快制定家政电商、家政培训、信用体系等标准;加强家政服务质量监测,将家政企业质量认证结果纳入家政企业信用记录和公共信用评价范畴,依法依规予以公示。
仕馨学院所属的杏林护理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还在全国运营着十几家月子会所,“作为企业,我们也一直强烈期盼着行业标准早日建立起来,大家一起行动,推动行业向前发展,《计划》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前行的信心。”孙敏说。
另一方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例如支持家政劳务输出基础较好、发展家政服务业意愿较强的地方建设和培育家政劳务品牌。引导大型家政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引导和规范大型电商平台开拓家政服务市场等。
从“天镇保姆”到“巴渝大嫂”,大江南北,一个个与家政行业相关的劳务品牌竞相发展起来,为乡村就业带来蓬勃动能。《计划》已经明确目标,到2025年,家政服务品牌化、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显著增加,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的满意度稳步提高。(记者 李 婕)